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萍踪·寸心知集 >> 浏览文章

精品教材《中国法制史》第二版出版

法学精品课程系例教材《中国法制史》(第二版)出版

 

 

 

范忠信教授、陈景良教授主编的法学精品课程系例教材《中国法制史》第一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20083出版修订版,20108月出版第二版。陈会林撰写其中“第十二章 明代法制与君主专制集权政体的加强”,计四万余字。

本教材主要特色:

1、把中国法制史的五千年历程分为起源时期、争鸣时期、整合时期、定型时期、变革时期等五个时代,注重总结中国法律传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宏观变迁规律。

2、突出强调每个朝代(时代)中国法制发展的主要特色或成就,并于章节标题中宣明。

3、注重历代的政治体制及行政、监察制度与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之间的整体性联系,避免用西方“司法”眼光曲解古代中国体制。

4、增加多章(节)内容,弥补过去教科书在陈述夏以前法制、春秋战国时期法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法制等方面的缺陷。

 

第二次修订说明(摘要)

本书自20083月修订后,至今又两年有余。在这两年里,又有多家大学法学院选用本书为教材。自20079月初版以来,本书经两次修订,先后印刷4次,总印数过万,使用于30余所高校,这是很令我们欣慰和振奋的。作为一部70余万字的大部头教材,作为一个冷门学科或次要课程的教材,作为一部无特别名目、力量和途径荐用的教材,能有这样的社会效果,出乎我们的意料。

本次修订,是一次堪称大刀阔斧的修订。修订的原因不得不略作说明。

作为中华民族过去五千年法制文明的系统总结陈述,作为特别讲求以证据或史料说话的历史学科的教材,一部《中国法制史》教科书字数达到70万字,并不算篇幅很大。特别是在高扬复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大旗、期待年轻一代更完整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智慧的今日,一本内容更完善、陈述更充分、资料更准确、分析更到位的法制史教材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近几年我们多次听到同行们反映,本书的篇幅太大了,不好备课,不好讲授,不好辅导复习;据说有本校和外校的本科生也提出了这一问题,特别是说考试复习的时候因篇幅太大、内容太多而有些茫然。出版社也向我们转述了这样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即使心有不忍,我们还是不能不考虑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

这次的修订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全书文字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删节。把春秋战国时代的四章删节为两章,把隋唐时代两章合并为一章,把辽夏金和元代两章合并为一章,又以众所周知的原因删去新中国章。这样一共减少了五章,使总章数由二十一章减少为十六章。

第二,尽量删除原书关于经济管理法制、赋税徭役法制、科举和治吏法制、军事法制、民族和边疆管理法制等方面的内容,以减少篇幅。

第三,删除了原书所有各章前的内容提要和关键词,并对章后的“本章重点问题提示”进行了简化,以减少篇幅。

第四,对原书引用的史料也进行适当的压缩,保留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史料,去掉意指重复的史料,不再追求证据资料的丰富充分。

第五,就本书章节内容与中国法制史司法考试大纲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梳理,列出附表,以方便学生复习应考时抓住重点和要害。

本书使用三年来,给法制史同行及青年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美好印象。据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本科生毕业离校处理旧教材时,最不愿意卖掉而坚持保留下来的就是这本《中国法制史》和《民法学》。他们说,这本法制史教科书内容实在、信息量大、资料丰富,使他们知道了古代中国并不是无法无天之国,也不是只有反动法制之国。保留本书还有利于今后随时从中查阅古代中国相关法制信息和法律智慧。这样的评价鼓励,是我们愿意对本书不断修订改良的动力之所在。

我们期待读者对本书进一步审查批评。我们将不断完善本书,以期达到欧美名牌大学一本教材历经四五代人修订、出版数十版、使用百余年的理想境界。经过那样的修订,一本教材就不再仅仅是我们这些署名作者的成果了,而是所有关心中华民族法律智慧总结弘扬并对本书提出过具体批评的仁人志士们的共同心血结晶了。所以,我希望本书修订说明所列举的感谢对象名单不断地延伸下去,虽千人万人不为多——学术需要这样的严肃认真!

我们期待新的批评。您的批评,实际上是在参与一本更好的法制史教材的创作,是在为法学教育做实在贡献,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您的名字将出现在后续的修订说明中,否则无法表达我们的真挚谢忱。

 

             范忠信

          2010年7月30星期五

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

文溯楼北门  法律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