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萍踪·寸心知集 >> 学生及媒体评价 >> 浏览文章

青春问西东,岁月成芳华【学生专访】

——中南大法学院汪颖、胡正洋同学就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工作问题对陈会林的专访

 

陈会林按:2019721日,广西大学法学院的魏敦友教授在微信中发来《人生镜像、思想展演与社会嵌入——魏敦友与张无双、卢敏、谢月英对谈录》,说“(这是)去年底学生们的一个访谈,其中还提到你!”我看完后回复:“看了你这个涉及职业规划的访谈,我想起了以前我也有一个,也是学生找到我弄的。不过我那个很简单,与你这个可以‘相提’但不能‘并论’。”

考虑到我这个访谈的内容也主要是对过往的真实追忆与记录,对当下大学生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历史或许不无帮助,现在增加一个题目之后发布在这里。

这个专访谈是某一天下课之后两位同学找到我,说要就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工作的相关问题对我进行一个采访,面谈和笔谈都可以。因为我要赶路,就说“那就笔谈吧”。后来她们发给我“访谈提纲”,我就她们问的问题逐一回答之后发给了她们。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从电脑中显示的文本创建时间来看,大概是20181022日之前的某一天,也不知道这个“采访”后来用作什么了。 

 

受访者:法学院陈会林老师

采访人:法学专业1707班汪颖、胡正洋

 

老师您好,我们知道您有着丰富的读书与职业生涯经历,希望通过采访您来了解就业选择和大学职业的问题。

 

Q1:我们了解到您先后就读于湖北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之后选择成为一名大学教师。请问您在读书与工作的过渡期是如何进行选择的,为什么选择了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呢?

C:先纠正一下,我不是在读完上述大学之后才成为大学老师的,我是在湖北大学读完本科(1986年)直接参加工作、成为大学老师的。当时的工作选择与现在很不一样。那时大学生相对较少,而且就业基本上实行计划分配,所以不存在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的事情。我在大学工作,似乎有点偶然。1986年我本科毕业时,湖北大学第二年(也是第二次)在全校本科毕业生中招录工作人员,有教师、教辅、编辑、行政、学工等岗位,我报考的是教辅类的文献检索教学教学岗。在高校图书馆给全校学生讲授社会科学文献检索课程,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从事法学专业教学是后来的事。

 

Q2:目前大学教师的入职门槛是比较高的,很多高校都要求是海归博士学位。请问您当年竞聘大学教师时的招聘标准是什么(资格学历能力经验等方面)?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C: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内大学招考录用教师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招录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校各行其是。不过作为本科生,留在大学工作还是不容易的,竞争相当激烈,特别是在湖北大学当时这样的一本高校工作。当年我们参加大学教师招考的报名资格是有限制的,但具体内容不记得了。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是全校统考,考英语写作两科,写作题目是《谈羡慕》(我记忆深刻)。因为是应届本科生,所以谈不上什么工作经验,招录条件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不过那时的本科生与现在的本科生不一样)。因为只是本科学历,所以入职之后,学校有推送新进教师参加全国各地研究生班、专业培训班之类的深造进修安排。

 

Q3:我们的刑法老师曾向我们讲述他在入职前接受培训的经历,因此想向您了解一下大学教师入职前是否都要经过培训?这些培训是针对哪些方面的?

C:就逢进必考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而言,招考之前接受培训是必要的,从这些培训中可以学习相关考试知识、应试技巧,甚至还可以积累人脉。至于大学教师,正规或好一点的大学一般都要博士甚至是海归博士等高端精英人才,考核中一般都要求“试讲”,所以针对“试讲”进行一些练习或准备是必要的,但似乎没有入职前专门接受培训一说。

 

Q4:请问您在成为大学教师后,是否发现这份工作和自己预想的有什么不同呢?您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些方面,不喜欢这份工作的哪些方面呢?(自由程度、收入、福利及其他方面)

C:我进入高校工作之前,因为来自农村,加上很年轻,所以对大学教师工作似乎没有什么具体的预想,只是冥冥之中觉得这个工作值得付出和争取。我喜欢大学教师的工作,要我现在来说的话,是因为这个工作相对自由,有寒暑假,能读书,还有人发工资,而且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贺卫方老师的话说,使自己这种既不喜官场气息又不懂经商之道还恐惧农耕之累的散木之人居然可以过上一种不失尊严的生活。

 

Q5:在我们眼中,大学教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相对稳定体面,且收入水平很高,但其实我们不是很了解大学教师除了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与生活情况,因此想请问您除了上课之外是否有其他任务,是否是强制的呢?

C:大学教师的工作,上课是本分,研究是天职。”教学和研究都是大学老师的工作任务,但具体情况因校而异、因人而异。国内的大学一般都有“教学型”“研究型”“教学研究型”的岗位分类,不同岗位对教学和研究的要求不一样。从学校总体来说,像三本院校可能以教学(上课)为主,而像我们这样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则以学术研究为重。至于大学老师个人,有的老师重,有的教师重,有的教师则教研并重。不过学校对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指标一般都有最低的强制性要求,不达标的,考核不合格。

 

Q6:您认为从事大学教师这个职业,除了拥有高学历之外,还需要哪些优秀品质呢?

C:这个不好说。国内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211985双一流”之类)对教师的要求很不一样。

 

Q7:在一些大型企业,职工之间的竞争相对激烈,人际关系也就相对紧张。请问您觉得大学教师在工作中竞争力体现在哪里,竞争是否激烈呢?

C:职场都有竞争。就大学而言,上面说了,国内一般院校和重点院校的情况不同,在重点大学工作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科研,目前主要是发表权威论文的数量。

 

Q8:您认为目前高校对教师的需求量如何?对教师兼职有什么要求吗?

C:国内高校对教师的需求量,估计在近20年内会越来越小,因为大学生越来越少。高校教师可以兼职,只要你想兼职而又有能力有本事。

 

Q9:一个企业的文化对员工有很大的影响,一个学校的教风学风也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您认为高校的文化氛围对您的工作影响大吗?

C:高校的文化氛围对我的工作影响较大。不同学校往往会有不同的各种“风气”,有时调动工作会很难立即适应。

 

Q10:目前对于我们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程度的考核就是期末考试,那么学校对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有什么考核措施呢,是如何进行的?

C:国家或学校对大学教师的教学有很多考核措施,例如有最低工作量要求,上课有领导、督导员、巡视员听课评议,有学生网上评教等等。此外,对大学老师的科研情况也是有考核的。

 

Q11:我们在课程表上可以看到每个老师有着相应的职称,那么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评定或晋升标准是什么呢?每个高校是否相同呢?

C:职称评定的标准不好说,因为国内每个大学的标准不同,每所大学不同时期的标准也不同,同一大学同一时期针对不同人的标准更是可能不同。

 

Q12:您除了教学外,还主持了很多研究课题,发表了很多论文,出版了十余部著作,让我们十分敬佩。请问您的日常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生活与工作之间是如何平衡的呢?

C:这个似乎涉及个人隐私,但也可以说。大致说来,我的日常时间按排,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大概40%用来处理教学及相关事务,50%从事科研及相关工作,10%处理家庭和其他事务。

 

Q13:从您自身经历出发,大学教师这份工作的成就感和人生价值获得感体现在哪里?

C:简单点说,就是感觉自己桃李满天下,以及时常有人来咨询各种问题。

 

Q14:您曾讲授一门课程叫《就业与法律》,那么您对于学生从事法律相关职业有什么建议?

C:我在进入我们学校工作之前,曾讲过十多年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兼任过十多年的班主任(实职),到我们学校工作之后,劳动法的课不上了,但觉得完全放弃过去在这方面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有点可惜,于是就申报开设了《就业与法律》这门通识课程。

就我的了解,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时,在“体制内”的工作选择主要有:企业(法务工作)、律所(律师)、法院、检察院、政府相关部门等。除律所之外,一般都是“逢进必考”。

每个人的职业规划可能不同,就一般而言,我建议法学专业本科生首先读研深造,其次才是直接工作。直接工作首选法院、检察院,其次是政府部门,最后考虑企业和律所。法院可能是法学专业最对口的实务部门,因为真正的“完全法律人”是法官,用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的话说,只有在法官那里,法律才由精神王国进入现实王国。此外,如果以后想跳槽,从法院、检察院跳到其它单位较易,但从其它单位转入法院、检察院很难。

 

Q15:您对想要进入法律领域工作的后辈,有什么建议吗?

C:我没有真正在法律实务部门工作过,在法务工作方面我没有完整的感同深受,但我深知法学专业是精英专业,法律工作是高尚职业,值得大家去努力、去付出。

 

 

上一篇:记恩师陈会林【转自<党员给力>】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