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讯·法学教育 >> 中国法律思想史 >> 浏览文章

蒋介石及其政治思想

  

一、蒋介石简介

蒋介石(1887-1975),188710月出生于浙江省溪口村,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于民国政坛,在孙中山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于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于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时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754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蒋介石的政治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观

(二)有机体的国家论

(三)万能政府的政府论

(四)一党政治的政党论

(一)以人为本的政治观

1.中国的政治哲学,一切皆以人为本

他引证《大学》、《中庸》、《礼运》说:大学之道所说的三纲:(一)明明德,(二)亲(新)民,(三)止于至善,都离不了人。‘明德’是存乎人的本性之中,‘亲民’的对象是人,‘止于至善’,即择善固执,也要由人从学、问、思、辨、行中去把握,止于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目,前四者是个人的修养,后四者是由个人而影响到更大范围的人类各个分子,这八个目也都是以人为本再从《礼运·大同》之治章来说:开头所谓‘讲信修睦’,是说人对人应有的关系,‘选贤与能’的贤能是人。接着说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以至男有分、女有归。”这里所谓亲,所谓子,所谓老者、壮者、幼者、鳏寡孤独废疾者,以及男的、女的,每一句每一项都指的是人,差不多离了人就没有作为,离了人就无所谓政治。他又引证《中庸》说:《中庸》里面所说的五达道,亦就是古时所说的五伦,其中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包括家族和政治关系以外的一切人)都是说明人与人的关系。再看所说的“九经”,所谓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他的对象又无一不是人,所以,中国的政治哲学,一切皆以人为本”。

2.政治应以伦理为基础

蒋介石认为王道政治所不同霸道政治者,乃是王道政治建立在伦理基础之上,中国的政治哲学大部分就是伦理哲学,因此,古代中国政治哲学特点之一,就是伦理政治,政治应以伦理为基础。他说:在中国政治哲学上,很明显可以看出大部分就是伦理哲学,从一个人的修养推到亲亲,再从亲亲推到睦姻在恤,推到仁民爱物,甚至一切的制度和组织,也染上了不少伦理色彩,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色。所谓伦理,他解释说:本来所谓伦理,照中国文字的本义说,伦就是类,理是纹理,引伸为一切有条贯,有脉络可寻的条理,是说明人对人的关系……亦就是人对于家庭、邻里、社会、国家和人类应该怎样阐明各种关系上正当的态度,诉之于人的理性,而定出行为的标准”。他反对重法制、忽视伦理的思想,认为伦理较法制实更积极,更自然,更深入人心。他说:伦理与法制的不同,就是伦理是从人类本性上启发人的自觉性,法制是代表着国家公共权力而带着强制性的,伦理不仅是指明某种行为是正当的,而且是从人生意义上去探求为什么这种行为是正当的,法制只是这种行为的正当与不正当,不容许人们逃避其所当为,或为其所不当为而已。所以伦理的教条,比较法制更积极,更自然,更能深入人心。既然伦理之价值高于法制,遂认为“以伦理为基础的政治理论,才是最完善的政治思想”。他说:“照我个人的见解,政治的条件,虽然包含着军事、经济、文化的种种,但政治的基础实在是建筑在伦理上面,这样才是最有根底而最完善了。”

3.政治的目的在人生

蒋介石认为,政治原在满足人类之生活要求,所以政治之最终理想,即为民生。他说:本来政治的内容分析起来,虽然包括经济、教育、伦理、社会、军事、交通等,但总起来讲,就不外乎国计民生四个字。一切政治的设施,无非是要国家富强,民生乐利,必须能够如此大才算政治。他又引证说,我们中国的政治进步很早,政治学说也发达,禹漠所说: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孔子主张既庶加富,足食足兵。迫至孟子,更特别将政治以民生为首要之道理阐析详尽。所谓使民养生送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所谓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故现代政治建设,必须以民生为首要

(二)有机体的国家论

在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中,有一种三要素说,认为国家是人口、领土、主权三者的总合体,这种理论否定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抹煞了国家的阶级属性,掩盖了国家的阶级本质,这是不科学的。孙中山也从国家的自然构成说明国家的性质,认为国家的本质就在于它是由领土、人民、主权等三要素构成。孙中山的国家三要素说,是有积极意义的,它是维护国家独立,反对君主专制的,但这种解释仍然否定了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没有揭示出国家起源的经济根源和阶级实质。

蒋介石有机体的国家观。他说:“国家这个东西,是一个有机体。这就是说,国家是一个有生命的,超于一切的集体组织。它全部的机构,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全体,因为国家有形象,其表征为国旗;国家有声音,其表现为国歌;国家有官能,其代表为政府。此外最要之一点——国家也和人一样,还有内在的灵魂

在国家的外表形式上,蒋介石解释说:怎样叫做一个国家,国家是哪几项要素构成的?简单的说:国家就是某一个或某几个民族(人民),占居一定地方(领土),而有独立的政治组织(政府与主权)之一种团体。所以凡是一个国家,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就是要有土地,即所谓领土;第二、土地内要有居住的人民;第三、这些人要有组织,就是要有一个政府来担任政事。这个政府,须有对外独立,对内最高的统治权,即所谓主权。有了这三种东西,才成一个完整的国家

在国家的构成上,他说:国家仅有人民、土地、主权三个躯体要素仍旧不能建设一个强固的现代国家,因为人民如何教练保育,能使生存进化;土地如何开发利用,使能巩固保全,以及政府如何运用改进,使其发挥效能,都需要一种基本的实际力量来推动,这种原动力就是国家的生命力。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是什么?第一,就是教育,第二就是经济,第三就是武力,即在教育方面执行民生主义的教育方针和提倡新生活运动,在经济方面实行民生主义和经济建设运动,在武力方面就是充实国防、实行征兵制度等,这三种力量缺乏一种,或有一种不健全,便不能建设完全的现代国家,所以,“国家也和人一样,有内在的灵魂”,有此灵魂,国家便“成其为生命的机体,而非死的无机体”。

在国家和个人关系上,蒋介石以有机体的国家观点,强调国家至上。他说:民族生活之最高体系为国家,无国家则民族生活不能维持与发展,失国之民族如犹太人,受人宰割,何等悲惨,则巩固国家尤应先于一切,是以吾人今日必须认定国家至上。又说,在政治哲学上有小我与大我之称,小我是指个人,大我是指数万万或数千万小我合成的国家,……个人既是国家的组成分子,那自然只有国家的自由,而没有个人的自由,只有国家的生命,而没有个人的生命

在国家统一和独立问题上,蒋介石强调的安内攘外政策和军令政令统一方针,这些都是以剿共为前提的。例如19317月,蒋介石向国民政府提出安内攘外政策,所谓安内主要是指剿共和压制国民党内的反蒋派,他说:此次若无粤中叛变,则朝鲜惨案,必无由而生,法权收回问题,亦早已解决,不平等条约,取消自无疑义。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统一,则不能攘外。又如,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极力压制军界的抗日要求,他在给参加围剿的各将领电报中,严令推行剿共再有偷生怕死,侈言抗日,不知廉耻者,立斩无赦”。他认为帝国主义只是“外面的皮肤小病”,而共产党则是心腹大患。所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之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

(三)万能政府的政府论

蒋介石以孙中山《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为依据,强调万能政府五权分立论。他说:总理五权宪法的遗教,主张一方面人民要有充分的控制政府管理国事的',一方面政府要有管理政事造福全民的',前者叫政权',或称人民权';后者叫做治权',或称政府权',人民有了政权,即对人的选举'罢免',和对事的创制'复决'四种直接民权,便可以行使民权,控制政府,而实现全民政治'的理想。政府有治权,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工作权,然后可以推进政治,增进效能,而实现专家政治'的理想。由权与能的区分及政权与治权的平衡,便可以从根本上调和历史上人民与政府间自由与专制的冲突,而建立一个完全为民所治'的万能政府。又说:总理遗留给我们两部最重要建国的典则,就是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因此,我们努力革命建国,就组织机能上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五权宪法的政府,就一贯目的来说,就是建设一个三民主义的国家

事实上,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建立的南京政权和所维护的政治制度,与孙中山主张与追求的制度是大相径庭的,被称为蒋家王朝的政权,实质上是国民党集团的独裁专制。蒋介石利用孙中山的五权学说,建立起的五院制南京政权,把人民大众的权力和个人的自由剥夺殆尽,其政治制度的核心是党治人治军冶。追溯蒋介石政权在大陆上二十二年的统治,便不难看出,所谓党治就是国民党的一党统治,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上国民党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统治一切、包揽一切,绝不许第二党的存在,尤其对于共产党一直视为心腹大患。所谓“军治”,就是军人治国,从权力关系方面,国民政府的实权人物皆为军人,如先后在国民政府任过要职的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陈诚、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都是军人出身而居高位。所谓“人治”就是南京政府的个人独栽统治,如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有着不受法律约束的权力,他的话就是法律,他的“手谕”就是圣旨,要求对蒋“信仰要信仰到迷信的程度、服从要服从到盲目的程度”,“一切问题全凭领袖脑壳决定”。在“人治”的体制下,形成了以亲属关系、裙带关系、派系关系、同乡关系、结义关系等为结构的权力分配系统。这那里还有孙中山强调的“民权”和“治权”。蒋介石的南京政权,在统治人民方面,的确可称为万能政府

(四)一党政治的政党论

1928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背叛了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使中国国民党从一个人民的革命联盟转变成为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专制)主义、官僚买办集团利益的政党,成为蒋介石独裁专制的工具。蒋介石主张一党政治论,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民党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支配的地位。如192810月公布的《训政纲领》规定: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二,国民政府的根本法如《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训练纲领》、《训政时期约法》乃至宪法的起草,都是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动议、酝酿、讨论和通过。同时,颁布后的国家根本大法的修正解释之权仍在国民党中政会,如《训政纲领》规定: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改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议决行之

第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有产生政府最高级长官的权力。按照当时的制度,根据《训政时期约法》、《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委员、五院院长、副院长都是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的。虽然与中央执行委员会平行的,还有一个中央监察委员会,但在事实上,除了例行的维持党纪之外,委员们对于其他方面的职权是难以履行的,规定的职权只是装装门面而己。

第四,国民政府的政纲与政策,由国民党中政会决定,交国民政府执行。在执行中,国民政府对中政会负责,中政会则对国民党中执委员负责,国民政府事实上是国民党的执行机关。同时,蒋介石还强调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他说,我们中国要在二十世纪的世界谋生存,没有第二个适合的主义,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的思想,再不许有第二个思想来扰乱中国。又说:现在共产党有共产主义,无政府党有无政府主义,还有国家主义派的国家主义所以现在革命没有成功以前我们只有承认中国国民党为领导中国革命唯一的革命党。“没有了中国国民党,中国的建国工作,就失去了发动的枢纽,所以中国国民党是国家的动脉

 

三、如何评价蒋介石?

民族主义者?改良主义者?个人中心主义者?应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蒋介石在中国历史上是很难定位的。但绝非一无是处。

(一)功

1.领导全民族抗日,形式上统一中国,基本上结束了军阀混战。(最大功绩)

2.废除了部分不平等条约,取得联合国席位。(都是事实)

3.大力推广文化教育事业,北大、清华、西南联大等学术活动十分活跃。尤为值得回味的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政府首先考虑的是保护学校和教育事业不致中断,帮助面临日寇侵略城市的学校南迁。

4.在内忧外患,极度艰难的情况下,稳固了边疆,巩固了中央政府的统治,避免了国家分裂。

(二)过

肆意掠夺,不断发展四大家族势力,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抗战前期,决心大,行动少。对国民党的腐败,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失去民心。缺少整合军阀的手段,使得在抗战期间,各地军阀,大部各自为了局部利益,互相牵制,以求自保,军事方面不断失败。在抗战后,百废俱兴的时候,发动内战,让全国人民心寒,后导致失败。

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功远大于过,那蒋介石的一生或许是过大于功。